解勇,沈阳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美协理事、设计艺委会主任。12月2日-6日,解勇教授携作品《 网络茧儿 》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是他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创作的一组关于儿童上网安全问题的公益主题艺术装置,作品延续了他一贯以社会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反思的艺术创作主题,旨在警示父母和儿童照料者关注孩子的网络生活、上网安全,帮助孩子以最佳方式使用互联网,享受其带来的益处,远离其潜藏的风险。
解勇教授这组能发光、会说话的艺术装置再现了孩子在面对多种网络风险时的“情境”。网络如一扇门,为孩子打开了通往未来的入口,让孩子获得信息、社交、娱乐并参与社会生活;网络也像一堵看不到的墙,将孩子的世界与家长的世界隔离。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还未准备好独自面对网络纷繁复杂的吸引与挑战。在网络时代,家长应积极行动确保孩子安全地探索网络世界。
沟通 | 理解 | 陪伴
为了下一代更好的未来
联合国秘书长反对暴力侵害儿童特别代表 Marta Santos Pais(右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 Rana Flowers(中)、装置作者解勇(左二)、活动创意策划:王泽端(右一)、刘莉(左一) (摄影 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防范“网络性侵”
尺寸:125cm X 90cm X 170cm
材质:光纤/硅胶/不锈钢
不法分子常常通过网络利用孩子的猎奇心、功利心,抑或渴望更多关注的孤独感等心态,采用诱骗、威胁等方式让他们一步步沦为网络性侵的牺牲品。调查显示,八成18岁受访者认为未成年人正在面临网络性侵风险。不要以为孩子在家上网就不会有被侵犯的危险,家长们需要更密切地关注孩子的状态,树立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孩子们识别风险,杜绝侥幸心理,认清和报告遭受的侵害行为。
树立防护意识,防范网络性侵。
预防网络沉迷
尺寸:125cm X 90cm X 150cm
材质:光纤/硅胶/不锈钢
网络在创造世界,也在创造沉迷者的世界。沉浸在网上的时间越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的时间则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可能影响正常生活、与家人疏远、情绪低落、常感孤独,还可能会带来家庭经济问题,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家长们需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开拓他们接触使用网络的视野,陪伴引导他们用合理的方式体验网络世界。
正确认知网络,预防网络沉迷。
防止信息泄露
尺寸:90cm X 90cm X 150cm
材质:光纤/硅胶/不锈钢
你和孩子的隐私信息,有可能会被孩子在网络中无知的泄露。随着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能力、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的快速发展,通过语音、视频、文字各种网络形式向他人描述和分享生活中的经历会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同时,孩子往往会在使用某些网站或者应用的时候填写详细个人及家庭信息,或者随意开启定位服务。这些上网行为往往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家长需要教会他们理解何为隐私、学会保护隐私信息,必要时懂得征求父母意见,善用隐私设置等保护性工具,有效防止信息泄露。
学会保护隐私,防止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