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以来,省文联、省美协积极动员、组织创作,共有宋雨桂、吴云华、许勇、广廷渤、赵奇、崔晓柏、张成思、晏阳等人的8幅作品入选,其中国画有宋雨桂和王宏创作的《黄河雄姿》、崔晓柏创作的《胡服骑射》、许勇创作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张成思、潘树声创作的《契丹与契丹文字》;油画有吴云华和高阳创作的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广廷渤、吴静雨和刘剑英创作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赵奇创作的《商鞅变法》,晏阳和李武创作的《赤壁之战》。这些作品深入挖掘和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
9月16日至18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考古专家孙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杨泓,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教授马书林,解放军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李翔,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苗再新,以及美术工程组委会工作人员王仞山、韩淑英组成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家组来沈,召开“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草图指导工作会,对我省入选“工程”的作品进行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和评议指导。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春晓,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付晨明,辽宁省美协主席宋雨桂,辽宁省美协秘书长王易霓及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的入选作者等共计2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冯远主持,入选作者依次讲解自己的作品,专家组成员进行评议。
著名考古专家孙机和著名历史学家杨泓两位先生针对入选作品的选题,对选题所处的历史环境,人文民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草图细节的指导更是细致入微,从马具、兵器、盔甲、服饰、舟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各个历史时代应该“怎么站、怎么坐、有什么、没什么”等细节进行了推理还原。在观看《赤壁之战》草图时孙机指出,画面的汉代船只造型存在问题。“在这个画面反映的历史时期,不应该出现双帆船,当时我国的船只在江河中作战,风力并不是主要动力,由奴隶或者士兵划的桨才是,当时的船只应该是单帆”。在观看《胡服骑射》草图时杨泓指出,武器的样式应该有所调整。“当时的制式兵器应该是戟,士兵手中的弯刀也不对,当时作战用的刀具应该是直的。”两位考古专家还提供了草图下一阶段需要参考和借鉴的书籍名称。他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与会艺术家们的认可和尊敬。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中国美术馆馆长、教授马书林,解放军总政治部艺术局局长李翔,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苗再新等专家组其他成员通过艺术构图、技法表现等美术专业角度对草图进行了评议指导。
入选的艺术家们对专家给予的指导性意见纷纷表达了敬意,并表示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史料,努力的把作品打造成艺术精品,无愧于这个时代和这份责任。
草图观摩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针对此次会议谈了个人感受,他说,像这样的学术氛围,近些年来在美术界已不多见。作者们的精心准备,专家组成员的犀利点评,所有人的认真、负责、担当以及使命感令与会艺术家尊敬和感动。他强调了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的祖庙,要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打造成图像资治通鉴,要为子孙后代、为整个民族留下一笔伟大的艺术财富。他希望,入选的作者能把会议上所碰撞的、探讨的、有意义的内容落实到笔端,落实到画面。
辽宁省美协主席宋雨桂受省文联党组书记李春晓的委托代表省文联、省美协感谢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组成员,他说,让他感受深刻的是专家组成员在点评中的倾囊相授,不但从艺术的角度对入选作品进行点评,更在历史还原的准确性上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指导,他希望辽宁省的入选作者要结合好专家组成员的点评,对草图进行详细认真的修改,拿出的最终作品不要有愧于这个时代。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作了会议总结,他说,把考古学的专家和艺术类的专家从祖国各地请到沈阳来参加此次会议,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宁可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要在定稿时再对作品进行调整,各位作者能采纳的,能吸收的尽量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在作品上,这些作品的生命要远远的超出我们的自然生命。他希望各位艺术家做足功课,不要给自己的艺术生涯留下遗憾,更希望各位作者能创作出能够流传千古的宝贵作品。
.jpg)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在草图指导工作会上讲话
.jpg)
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在草图指导工作会上讲话
.jpg)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草图指导工作会现场
.jpg)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草图指导工作会现场
.jpg)
专家组成员观看草图
.jpg)
专家组成员观看草图
.jpg)
专家组成员观看草图
.jpg)
专家组成员观看草图
.jpg)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